联系我们

  • 19936675885
  • 传真 :
  • 地址 : 重庆市巴南区鱼洞秦家院
【两会声音】“核”该如何介绍自己?
发布时间 : 2019-03-19

导读近日在中核集团举办的两会代表委员记者见面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总经理顾军感慨正面科普挺难的负面的谣传却很容易扩散这需要媒体和企业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  

    

       核安全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有些人认为核电站的安全性不高有些人认为核废物会损害环境还有些人认为住在核电站附近会受到核辐射的危害等。

       人们之所以会对核产生误解是因为缺乏对核能和核电站知识的了解。一提到”,公众往往会戴上有色眼镜自动过滤掉有益信息选择接受危害信息导致听不到行业内专业、客观的声音让不专业、偏激的谣言祸乱四方。那么如何让人们充分了解并接触专业的核科学知识不再谈色变?

我国核科普现状如何?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的抢盐风波吃海带、胡萝卜可以防御核辐射地铁安检仪器辐射有危害……近年来传播的一些涉核谣言有的内容让人匪夷所思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不少公众对核电知识的极度匮乏和对核辐射的盲目恐惧态度。

       据了解目前公众对核电的态度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支持核电建设二是不反对建设核电但反对在自己家乡建设核电三是坚决反对核电。

       近年来我国核与辐射系统各相关单位举办了形式多样、贴近公众的核与辐射科普宣传活动。一些活动甚至逐渐成为全国性科普活动致力于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公众传播、普及核科学知识。

       在顾军看来尽管当前我国在核电公众宣传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核电发展新形势。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段旭如坦言:“目前从事核电公众宣传的主力是核电企业和行业协会。涉核企业的公众宣传活动通常会被认为是在传播一种企业文化理念且往往被认为是企业利益驱动因此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客观公正的社会认知。

      我国核电行业的科普工作一直在探索与创新从早年以知识普及为重点的科普书册到现在尝试增加亲身体验、互动沟通的核电站公众开放日核电业界做了大量尝试。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邓理峰感慨要解决核电科普的难题恐怕不能只停留在科普形式和方法上的创新。

      当前核科普走入了误区表现在专家说话听的人少非专家的言论或者谣言反而容易被公众接受。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院长李子颖感慨地说。


核科普为何遭遇尴尬?


       许多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公众之所以谈色变根本原因还是对核与辐射的不了解。

       很多人谈核色变根本原因是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核电站距离城市较远导致多数公众无法实地去了解核电站。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告诉记者。

    “太阳能就是核能。可以说人类能源最开始就来自于核能。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万钢说,“但人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科普又很难。

       核科学专业知识多本身很难懂如果缺乏生动的传播语言那就会大大增加核科普的难度。就像我做核聚变有时觉得讲得很通俗了但外行还是听不懂。段旭如说过去比较忽略科普队伍专业化建设。

       核知识难以被公众认知缺乏生动、有传播力的载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李子颖告诉记者院里有面向社会开放的核地质馆主要是较单一的实物展示一般不会有人主动前往。

       面对这样的局面有些业内人士认为相关核电企业需要进一步做好针对公众的宣传引导工作既要用事实说话又要对不同受众区分对待深入浅出地做好科普宣传以更好地落实《核安全法》的要求。

       邓理峰还向记者讲述了一段经历,“我曾在调研中发现针对相关领导人推广核电是否会增加你对于核电安全的信心’,一部分受访人认为会增加信心。但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当地政府或者相关领导人表达的对核电的底气和信心不会增强他们对核电企业的信心因为当地政府的话可能并不可信。

       他认为不宜简单地认为各级政府背书核电就一定会为核电科普带来积极效果。而是要区分这种可能的积极效果是在何种条件、何种群体和何种语境里可能会产生。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应适当加大对核电行业各单位以及监管工作的宣传频次不仅在有事时要出来做答疑释惑等工作平时也要做好宣传工作以潜移默化地赢得公众的信任。


如何讲好故事?


      我们需要创新传播手段。李子颖认为有必要拍摄关于核的科普电影或视频形成人们喜闻乐见、生动的科普作品。

      我认为可以在大型城市设立核科技馆就像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一样公众看了以后就会明白核是怎么一回事。今年王寿君的提案是建设国家核科技馆。

       邓理峰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公众参与科普并以普通人的身份参与科学知识的生产这是国内外科普的新趋势。我认为可以设立核科普联盟让专业人士和普通人一起参与核科普活动。

       除了针对公务员、大中小学生、项目所在地公众等重点人群实施精准沟通段旭如特别提到了科普队伍专业化建设,“这需要一线核领域科学家的积极参与。

       李子颖表示下一步在开展好以往科普宣传活动的基础上要补充完善 900条关于核工业的百度词条避免对同一事物出现不同解读。应培训一批业务素质高的核科普讲师。此外在新项目推进过程中还应摸清当地民众对项目的接受情况提前化解民众疑虑防范风险。

       万钢强调发展核工业是国家战略加强核科普不应是涉核单位的内部行为更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支撑。为此有业内人士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通过全媒体及时开展核安全的科普及公益宣传并且推动出台一系列关于核电科普、辐射防护基础、核电最严监管体系及其成果等科普教材。这样就能够针对不同受众解答核电安全发展的各环节问题有理有据地展示国家的核电建造和运营、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公信力。

转自中国环境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记者孙浩

上一条:CRET-QMP-0001-01-A 公正和诚信程序